在2013年末许多业界人士对于微信的未来充满信心,以为微信将担负未来移动电商的主要责。2014年春节红包,又掀起“微信全能说”,认为微信接下来会成为无所不包的大平台。微信O2O曾经确实是个美好故事,但2015年故事可能会讲到终点。
我们也可以看到微信这一年在做移动支付,拉了滴滴打车做用户教育,做电商入口,有京东、大众点评、微信电影等产品接入,也做了智能硬件接入,甚至还有媒体,今年在微信公众账号方面也做了大量调整。
但事情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微信今年再无多少O2O成功案例,甚至去年大张旗鼓的绫致服饰今年也不再高调。
重线上忽略了渠道下沉
2014年我们看到微信线上的改版一遍又一遍,每次的导航位置调整、京东的入口等方面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信正在打造电商的完全封闭生态,但对于微信平台的入口以及粉丝的激活,微信至今未给出更好解决方案。
企业的微信粉丝从何而来,微信所谓的去中心化导致无集中流量用户源,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流量入口。部分企业采取线下门店吸引粉丝,但却未有更好办法去消解线下门店工作人员的戒心,用户由线下导入线上,势必抢传统线下的生意,线下店员如何满意。
其中微信曾经以凌致作为试点,鼓励二维码追溯,线下店员导入的粉丝线上的购买计入店员的业绩之中。但恰恰忘记凌致方式往往开在shopping mall中,中央收银台又如何能容忍如此行为。
而对于多数小店,是没有太大的技术以及能力将用户的业绩追溯统计明白的。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小店运营者只能采取非理性行为的朋友圈吸粉了,于是,朋友圈今年基本也被各种微商污染殆尽。
2013年底我们尚能看到微信在O2O方面尚有落地性探讨,而2014年底这种探索也鲜有所见。而失去了线下渠道的支持,微信就只能成为游击队式的微商集中地,再也无正规军在电商领域竞争的机会。
微信生态已被污染
微信面试之初,张小龙曾经多次强调微信拒绝营销化,并在之初就封杀各种营销的微信大号。那时候我们对于微信是抱有十分强烈的好感的。
可2014年过分营销化事件依然发生在了微信上,当初微博“草根大号”的故事也在微信上开始重演。
公众平台订阅号中各种段子、鸡汤、语录等热门大号(原创自媒体不在此列)出现在每个人的朋友圈当中,各种面膜售卖信息也出现在各种人的朋友圈当中。不少大号下场就是电商收买,各种899的瑞士手表在这些大号中卖的很火,各种面膜也在朋友圈中卖的热火朝天。
微信官方虽然封杀过一批账号,但仍然有野火烧不尽之势,且平台至今尚未有明确的封杀账号规则,张小龙自称是为了随时应对问题。但随着过分营销化的越来越强,用户对于朋友圈以及公众平台的信息开始持怀疑甚至抵制态度,而这正式微信在O2O方面的根本。
目前微信电商只是有用户及流量优势,在生态建设方面尚有不小距离。一旦现有的生态都无法把握,那接下来微信的O2O就真的危险了。
微信已成腾讯内部“唐僧肉”
有微信在手,腾讯在一系列的并购收购事件中占尽上风,合作者对于微信入口都抱有较大兴趣。于是,我们看到微信有了京东、大众点评网、滴滴打车等平台的入口,接下来可能还会有58同城。而腾讯内部同样没有放过微信。
铁哥去年四月曾经撰文,认为营销QQ推出的微信开发模板是在抢微信第三方公司的饭碗,文章之后腾讯内部曾经向多个平台投诉文章不客观,但至今营销QQ的官网仍然有微信开发模板服务,即购买营销QQ享受优惠的微信开发模板。
于此同时,腾讯游戏也借微信入口对第三方公司收取近乎毫无人情的进场费,部分分成达1:9,微信是9。
张小龙或许管得了微信内部员工不借微信发财,但却阻挡不了腾讯其他部门借微信大肆敛财。微信已经沦为腾讯内部的“唐僧肉”,谁都可以借微信获利。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如此混乱之下,微信的整个生态会越来越杂乱无章,从里到外微信官方会对微信渐渐失去控制权。而到那时,整个微信可能真的会沦落为纯社交平台,对于电商用户会采取不用不听不管的应对措施。而到那时,微信的电商化可能就真的要画上句号了。
2015年对于微信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微信或许仍然是社交明星,但O2O概念真的难熬到年底。
回顾去年微信发展,看2015年微信会走向何方?
支付入口争夺战
2014年春节科技圈最大的看点就是微信发红包事件,这个被称之为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虽然没有像传说中的一夜开通上亿微信支付用户,但已作为移动支付入口的争夺战已经拉开了战争围幕。虽然一年即将过去,时至今日,仍为科技圈津津乐道,转眼之间,2015年春节将至。如果去年微信发红包是无心插柳,那么今年将会有备而来,作为主战方腾讯阿里都布下重兵,早早做足了准备。
马云虽然对微信红包不屑一顾,但却在实际行动中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我们才不要做一个超然一切的兔子,春节我们也要发红包,而且就是针对微信红包。”
腾讯作为去年发红包的赢家,今年也丝毫不客气,今年更是信心十足,联合旗下的手Q与微信两大产品一起发红包,根据网上查询到的资料显示,手机QQ在5.4版本将会正式推出QQ红包功能。
战局再一次升级,这不仅意味着今年春节腾讯除了在微信一如既往大规模发送红包外,还在同时祭出了杀招,拉上了一直在“闷头赚钱”的手机QQ一起发企业红包,腾讯试图将两艘航空母舰组成联合成一支联合舰队,以此来进一步抢夺阿里在支付市场的份额。
生活服务类电商作为下一个超级金矿,没有哪个巨头敢说一家统吃,但如果能在移动支付端抢占入口,将扼住最重要的关口,在这个领域,有实力的竞争者也只有腾讯与阿里了,一个作为PC时代的支付代名词,一个在移动时代以每天数十次的频次牢牢的控制着社交用户,双方各有利器在手,一年时间,彼此交锋,从发红包到打车,从生活节到双十二占领超市,可以预见,2015年,支付入口争夺战仍将是两家巨头的主要任务,而微信,不管能否担此重任,都将走向台前,和支付宝决一雌雄。
微信电商的明天
微商一词,也算是近两年最火的概念,随着微信的普及,2014年仿佛进入了人人微商的时代,有人说是另一个淘宝十年,有人说是传销骗局。不管怎么说,2014年的微商,无序的繁荣着。
客观的来讲,微商应该是有前途,通过微信将你与买家连接,让销售渠道最大程度扁平化,消灭除产品以外的高昂渠道成本,让消费者买到比线下或电商平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不仅如此,还能24小时提供售后服务,或亲情关怀服务,以至于达到很高的复购率,即传说中的小而美。
但实际上,现在的微商有点变味了,甚至变成传销的代名词,首先,它不是全品类的电商圈,主要集中在茶叶面膜饰品等比较特别的领域。其次,它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2c或b2c,真正的模式演变成了b2b2…b2c.即层层分销模式。
宣传的时候都说电商去除了中间环节的利润,而事实上中间环节要比线下更甚,这有点像安利,完美的制度,百万之众的从业者,最终成就了少数金字塔顶端的人,众多所谓的事业合伙人成了实际的消费者。目前的微商也在向这个趋势演变。
移动时代电商的特点是去中心化,这让电商变得碎片化,社交化,品牌化,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不透明,也无法制订标准的流程与体系。微信是个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这个群里中注定不会有特别大的商家产生,当然不否认个别具有特点与影响力的个体能把微信电商经营的风生水起,但不具备代表性。
还有一点值得思考,微信电商已如此热闹,但微信官方却无动于衷,这是微信不作为,还是不看好?相反,在微信公众号领域倒是出手频频,也有一些公众号切入电商领域了,这一块未来或有作为。
悲观点说,微信电商明天或许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流量变现的尝试
从2013年中开始,腾讯的股价翻了一倍,这二年腾讯最大的变量就在微信的发展上。微信承载了腾讯太多的希望,虽然尚未商业化,但未来必将走向商业化.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多次强调,“我们希望鼓励有价值的服务”。2014年,广点通的广告已经接入公众号。而在近期,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推出,预示着微信2015年流量变现将要启动了。
回想三年前微博时代,虽然平台异常繁荣,但平台方却没赚到钱,因为有实力的微博大号成了一个个的广告主,分享了本属于平台的广告收益。微信有了前车之鉴,加上自身强大的广告产品,用广告分成的模式实现双赢。让有影响力的人把影响力变现,才能持续产生影响力,这个模式是成立的。下一步,就是如何提升广告的价值,多元化与有效化,让广告主感觉到值得投入,这样微信的流量变现渠道就稳固了。
情怀与理想,最终都要为商业服务,这是资本的意志。现在要到微信商业化赚钱变现的时间了。